美关税举措加剧全球石油市场动荡

国际能源署 4 月份发布全球石油市场报告显示,2025 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为 73 万桶 / 日,较上月预期大幅下调了 30 万桶 / 日。在宏观经济环境不稳和电动汽车市场占比扩大的背景下,预计 2026 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将放缓至 69 万桶 / 日。报告指出,其主要原因是美国实施所谓 " 对等关税 " 导致全球贸易陷入紧张局势,进而加重了市场对全球经济前景的负面预期。

(图侵删)

报告显示,2025 年一季度,全球石油消费同比增长 120 万桶 / 日,创下 2023 年以来的更大增幅。3 月份全球石油供应环比增长 59 万桶 / 日,达到 1.036 亿桶 / 日,其中由石油输出国组织(欧佩克)成员国和非欧佩克产油国组成的 " 欧佩克 +" 以外的产油国主导了月度石油供应增量。国际能源署最新预计,2025 年全球石油产量增长约为 120 万桶 / 日,较此前预期下调了 26 万桶 / 日,预计 2026 年全球石油产量增长为 96 万桶 / 日,主要来自近海油田产量增加。

目前来看,非 " 欧佩克 +" 产油国石油产量将保持强劲增长,增幅可达 92 万桶 / 日。其中,美国石油产量增长约 28 万桶 / 日,圭亚那增长 16 万桶 / 日,加拿大增长 12 万桶 / 日,这些国家增量占比更大。

报告显示,伴随全球石油需求增速下滑,2025 年全球原油加工量预计为 8320 万桶 / 日,增幅为 34 万桶 / 日,较此前预期下调了 23 万桶 / 日。预计 2026 年原油加工量将增长 36 万桶 / 日,约为 8360 万桶 / 日。2 月份,全球可监测石油库存增加了 2190 万桶,达到 76.47 亿桶,但仍徘徊于过去 5 年来的底部区间。全球原油、液化天然气及原料油库存增加了 4120 万桶,其中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陆上库存增量约占三分之一,达到 1410 万桶。初步数据显示,随着非经合组织国家和地区石油库存及在运油轮储油量的增加,3 月份全球石油库存将继续攀升。

报告分析认为,经过一季度的相对平稳期后,全球石油市场在 4 月初遭遇严重冲击。3 月至 4 月初,国际油价暴跌约 10 美元 / 桶,国际原油价格一度暴跌至近 4 年来的更低水平,4 月 9 日,美国西得克萨斯中间基原油(WTI)交易价格一度跌破 55 美元 / 桶,同日英国伦敦布伦特原油交易价格跌破 60 美元 / 桶。

造成油价下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 " 欧佩克 +" 成员国决定解除自愿减产限制。" 欧佩克 +" 宣布自今年 5 月份起增产 41.1 万桶 / 日,此举实际宣告了自 2023 年 11 月份起的自愿减产行动终结,加剧了国际市场对油价下跌的担忧。市场分析人士认为,考虑到哈萨克斯坦、阿联酋和伊拉克等国实际石油产量早已超出限产指标,加之多个 " 欧佩克 +" 国家承诺未来数月优先抵消此前超额产量,因此实际产量增幅可能小于预期。

造成油价下跌更为主要的原因,是美国宣布实施所谓 " 对等关税 " 导致市场担忧全球经济衰退,严重冲击国际石油市场稳定。尽管美国 *** 之后宣布 " 对等关税 " 暂停 90 天实施,并将石油、天然气和成品油进口纳入关税豁免范围,但市场对美国关税政策可能推高通胀、拖累全球经济增长,并加剧全球贸易争端的担忧并未消除。目前来看,各国与美国的贸易谈判前景不明,国际贸易环境仍可能进一步恶化,导致国际石油市场走势充满变数,特别是对今明两年的市场预期仍笼罩在巨大不确定性之中。(经济日报记者 王宝锟)

(责任编辑:符仲明)

  • 《瞭望》周刊社原总编辑、党委书记姬斌逝世,享年67岁
  • 早期投资人蜂巧资本清仓泡泡玛特套现超22亿港元,称基金即将到期
  • 加拿大央行称金融体系稳定,但贸易战带来巨大风险
  • 中国金茂新任命三名副总裁,撤销区域公司
  • 优酷:今年将上线超200部精品内容,包括《藏海传》《长安二十四计》等
  • 东方财富陈果:中美关税谈判启动,预计将有个复杂的过程
  • 日本首相石破茂力争在7月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
  • 飞书成为首批完成鸿蒙电脑适配的办公应用,一周时间完成基础适配
  • 美媒爆美情报机构被要求加强收集关于格陵兰岛情报,国家情报总监回应
  • 湖北宜昌:在青山绿水间解锁乡村振兴“密码”
  • 雷军:过去一个多月系小米创办以来至暗时刻,感谢公众支持
  • 中基协年内已开出182张“罚单”,信披违规等八大类问题成为重灾区
  • 盐津铺子放话在海外“再造一个盐津”,这可能吗?
  • 开启广货品牌“传送门”!这个展示体验区有“好嘢”
  • 邦达亚洲:多重利空因素打压 黄金险守3300关口
  • 韩国执政党总统候选人更换方案被否决 金文洙候选人资格即刻恢复
  • 保洁员调包港币后续:嘉佩乐酒店为无法满足赔偿诉求再道歉
  • “行人安全距离”引争议后,青岛李沧法院公布现场视频并致歉